首页· 通知公告· 正文

国家高端智库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2021年 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信息

2020.11.22

SHARE:

 

        武汉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首批“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学校现有47个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5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4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生导师1960余人。 

        欢迎海内外广大考生报考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和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招生计划 

        2021年我校计划招收博士研究生约2000人(含直博生、硕博连读生)。各培养单位招生计划可在招生专业目录查询,录取时,我校将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和生源情况进行必要调整。上述招生计划数包括了“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职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学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等专项计划,具体招生办法另行公布。工程博士(土木水利、电子信息、资源与环境)招生情况详见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水利水电学院、电气与自动化学院、动力与机械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电子信息学院、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测绘学院、国家网络安全学院、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等培养单位的招生专业目录。 

        三、学习年限及学习形式 

        学制:历史学院各专业、哲学学院各专业、中国传统文化中心历史与哲学相关专业学制4年,其他专业学制为3年。各专业最长学习年限原则上不超过6年。 

学习形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全脱产、在校学习;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非脱产学习。 

        四、报考条件 

        (一)报考我校博士研究生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教育部等部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我校的补充规定。 

        3.考生学位或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已获得硕士学位或者博士学位,单证硕士学位(无学历证书)的考生应于2020年12月31日前获得学位。 

        (2)应届硕士毕业生须在2021年8月31日前取得硕士学位证书和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3)具有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 

        注:在境外教育科研机构获得学位、学历的考生,须于2021年4-5月现场确认时出具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书,无法出具者不能参加综合考核,请考生认真考虑,审慎报考。 

        4.以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还须具备下列条件: 

        (1)大学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后在与所报考专业相近岗位工作满6年(时间截止2021年8月31日)。 

        (2)近三年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属于所报考学科专业范围的学术论文(至少提供2篇代表作),或获得过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排名在前五名)。 

        5.须有两名与报考学科专业相关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 

        (二)报考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的人员除了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已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的应届或往届硕士毕业生。(应届毕业生最晚在入学前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 

        2.本科毕业满六年(截止2021年8月31日),已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并在临床科研中取得优秀成果的在职临床医师。 

        3.已取得《医师资格证书》的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应届毕业生。 

        (三)报考口腔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的人员除了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外,还须满足此条件:已取得口腔类别医师资格证的应届或往届硕士毕业生。 

        五、招生方式 

        我校所有招生单位均通过“申请-考核”方式选拔博士研究生(含各类专项计划)。主要程序包括:网上报名、资格审查、外语综合水平考试、提交材料、确定候选人、现场确认、综合考核与录取。 

(一)普通招考:我校面向所有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进行公开招考选拔博士研究生的招生方式。该招生方式含优秀人才选拔,具体实施办法见《武汉大学2021年选拔优秀人才攻读博士学位招生公告》。 

        (二)直接攻博:在符合我校专业要求范围内选拔具有推荐免试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直接取得博士研究生入学资格的招生方式,具体实施办法见《武汉大学招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实施办法》(武大研字〔2011〕60号)及《关于做好2021年接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的通知》。 

        (三)硕博连读:从我校已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成绩优秀,且具有较强创新精神与科研能力的在学硕士中择优遴选博士生的招生方式。由考生提出申请,经我校综合考核合格后确定进入博士阶段学习。 

        六、网上报名 

        所有考生(含2021年9月入学的硕博连读生与直博生)均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网上报名并缴纳报名费,恕不接收规定时间外的补报及缴费。 

        (一)时间:2020年11月21日—12月14日。 

        (二)流程:1.登录网报页面按要求注册、填写有关信息、上传相关材料。 

        (1)上传材料清单及排列顺序:入学申请。包括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计划;最后学位、学历证书(应届毕业硕士生提交学信网学籍认证报告,本校应届毕业硕士生也可提供学生证复印件,入学前补验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本科与硕士研究生课程成绩单(须加盖校级主管单位或所在单位人事档案室的公章);相关证明、说明材料。包括硕士学位论文(应届毕业硕士生毕业论文摘要、目录等),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所获专利及其他原创性研究成果的陈述和证明,各类外语水平证书或证明材料,说明个人特别成就、能力的其他材料。(2)硕士学位论文可提供WORD或PDF格式,其他材料一律提供PDF格式,且所有文档须压缩成一个文件,压缩文件不得超过10MB,压缩文件名命名规则为:网报号_姓名,如2021420100001_张某。(3)个人专著请提供封面页、版权页、目录及正文前10页,参编著作请提供封面页、版权页、目录及参编部分前10页,文集类(含公开发表的论文)请提供封面页、版权页、目录及个人有关部分的全文。 

        2.网上缴纳报名费60元(同等学力考生报名费95元)。 

        3.网报截止后至现场确认期间,考生可打印《武汉大学2021年博士研究生考生信息卡》(一式两份),报考专项计划的考生须下载并填写相应表格,具体要求见专项计划简章。 

        网上缴费成功后,除附加信息外,考生不得修改其他内容,所缴纳的报名费不退。请考生审慎准确填写报名信息,因信息有误所造成的一切后果均由考生本人承担。 

        七、资格审查 

        培养单位根据申请者上传的申请材料,对报名资格进行严格审查。不符合报考资格者,不予准考。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职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学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等专项计划的考生,须在2020年12月14日前(以收件日的邮戳为准)将专项计划登记表邮递至武汉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工作处(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299号武汉大学研究生院当代楼A313室,430072,027-68754920)。 各培养单位须在2020年12月27日前完成资格审查,确定准考名单。考生可于2021年1月3日以后登陆报名系统查询准考结果。 

        八、外语综合水平考试(2021) 

        由学校统一组织,主要考查申请者运用外语进行阅读与写作的综合能力。 

        (一)时间:2021年3月20日(暂定)上午8:30-11:30。 

        (二)地点:武汉大学(具体地点详见准考证,准考证请于考试前一周在网报系统自行打印)。 

        (三)以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考生在外语综合水平考试阶段需加试政治理论(文科考试内容主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理科考试内容主要为自然辩证法)。 

        (四)政治理论考试方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2021年3月20日(暂定)下午14:00-17:00,满分为100分。 

        (五)考生自带文具:1.2B铅笔;2.黑色中性笔;3.橡皮擦。严禁携带其他物品进入考场。 

        (六)成绩公布:考生可在研究生院网站上查询本人成绩。若对成绩有异议,考生可在规定时间内登录网上报名系统申请复查。学校将组织专门人员进行认真复查,并将复查结果在网上公布,考生本人不得查阅试卷。 

        (七)免试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请免除外语综合水平考试(各类专项计划、优秀人才选拔、对口支援计划除外): 

        1.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学科领域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英文文章。 

        2.雅思(IELTS)成绩7分及以上或托福(TOFEL)成绩100分及以上或GRE成绩320分及以上(有效期内)。 

        申请外语综合水平考试免试的考生须于网报结束前(2020年12月14日)向报考的培养单位邮寄申请表及相关支撑材料,经报考培养单位审核批准后可免试外语,未提交申请表的或不符合条件的视为无效申请。(点击下载免试申请表 

        九、提交材料 

        申请者须在2021年3月28日前(各培养单位接收材料的截止时间请参见其实施细则)将申请材料(纸质版)按以下顺序整理后寄到各培养单位研究生工作办公室。考生须提交的材料有: 

        (一)入学申请。包括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计划。 

        (二)《武汉大学2021年博士研究生考生信息卡》(网报系统打印)。 

        (三)最后学位、学历证的复印件(应届毕业硕士生提交学信网学籍认证报告,本校应届毕业硕士生也可提供学生证复印件,入学前补验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并交复印件)。 

        (四)两名与报考学科、专业相关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出具的《专家推荐书》(网报系统生成打印。推荐人姓名、所在单位、职称等信息将对外公布,向我校推荐过考生、但考生存在提交虚假材料、考试舞弊以及实际信息与推荐意见明显不符合者,请勿再向我校推荐考生)。 

        (五)本科与硕士研究生课程成绩单(须加盖校级主管部门或所在单位人事档案部门的公章)。 

        (六)相关证明、说明材料。包括硕士学位论文(应届毕业硕士生毕业论文摘要、目录等);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所获专利及其他原创性研究成果的陈述和证明;各类外语水平证书或证明材料;说明个人特别成就、能力的其他材料。 

        除第(四)项材料外,纸质版申请材料须与网报系统中的电子版保持一致,若不一致所产生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十、确定候选人 

        培养单位考核专家组根据申请者提交的申请材料,参考其外语综合能力,对考生入学申请进行集体审核评议,做出评价结论。培养单位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根据专家组评议结果按不超过招生计划数1:2的比例确定候选人,公示无异议后报研究生院备案。 

        十一、现场确认 

        (一)时间:2021年4月—5月,具体日期将根据各培养单位综合考核时间确定,考生可关注报考的培养单位官网或通知。 

        (二)地点:武汉大学研究生院。 

        (三)流程:1.验证。2.交验《武汉大学2021年博士研究生考生信息卡》(一式两份,请提前打印好)。3.持已盖章的《武汉大学2021年博士研究生考生信息卡》到报考的培养单位参加综合考核。 

        (四)有关要求 

        1.往届生(已取得硕士学位人员)须交验本人最后学位、学历证书、身份证原件;应届硕士生须交验硕士研究生证、学信网学籍认证报告和身份证原件;同等学力人员(已取得本科阶段毕业证和学士学位证满6年的人员)须交验本人最后学位、学历证书、身份证原件、相关论文及获奖证明等。 

        2.资格审查通过后,现场提交一份《武汉大学2021年博士研究生考生信息卡》。 

        3.凡在境外教育科研机构获得学位、学历的考生,须出具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原件(无法出具者不能参加综合考核)。 

        4.未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现场资格审查、确认报名信息的考生,网上报名信息无效。 

        十二、综合考核 

        培养单位按一级或二级学科组织考核专家组。考核专家组由不少于5名本学科专业(或相近学科专业)的博士生指导教师组成,组长由培养单位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确定。 

        综合考核内容主要包括: 

        (一)学术素养。主要考查候选人的专业基础、知识结构、学术研究兴趣及研究能力等,是否具备本学科博士研究生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基础及学术研究能力。 

        (二)外语水平(可包括文献阅读、摘要写作、口语和听力等)。主要考查候选人是否具备本学科博士研究生应具备的外语应用能力。 

        (三)培养潜质。结合候选人学术研究经历,主要考查候选人的科研创新能力,是否具备本学科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潜质。 

        考核模块构成及测试方式由培养单位决定并在细则中明确。各部分均以百分制计分,综合考核总评成绩的权重一般按学术素养40%,外语水平30%,创新潜质30%的比例确定,培养单位也可自行确定比例并在细则中明确。 

        培养单位应设置体现本学科特色的考核测试办法,全面衡量候选人的学术修养、外语水平、培养潜质、学术道德、思想品德等。候选人参与直接测试的时间应不少于60分钟/人。考核测试过程应做好记录,直接测试环节全程录音录像,形成考试档案保存。 

        培养单位应对各种招生方式拟录取的博士考生进行综合考核,其中对硕博连读生综合考核的时间、安排、要求由各培养单位自主确定。 

        以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考生须加试两门硕士阶段学位课程(笔试),详见招生专业目录。 

        跨一级学科报考的考生(判断依据为考生所学专业代码的前4位与报考专业代码的前4位是否相同,不同则为跨一级学科)是否须加试两门硕士阶段学位课程(笔试),详见招生专业目录。 

        综合考核收费180元,收费办法及要求由培养单位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十三、录取 

        (一)录取原则 

        坚持“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原则。 

        (二)录取类别 

        全日制研究生根据就业方式分非定向就业和定向就业两种类型。 

        非定向就业:全日制学习,录取时须将档案及工资关系转入我校,毕业时按照学校推荐、本人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 

        定向就业:非全日制研究生和通过各类专项计划(含“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计划”“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职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学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等)等招收的研究生。须在被录取前与我校、用人单位签订定向就业协议,其档案及工资关系无需转入我校,毕业后按定向协议就业。 

        2021年,全日制计划不招收定向就业生(专项计划除外)。我校各培养单位录取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各类专项计划除外)人数已在招生专业目录中注明,录取类别为非全日制定向。 

        考生报考时的报考类别即为录取类别,请考生在报考时慎重选择。 

        (三)体检 

        考生体检工作在考生拟录取后组织进行。按照教育部、原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及《教育部办公厅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的标准执行,体检不合格的考生不予录取。 

        十四、收费标准及奖助体系 

        (一)学费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我校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的学费标准为10000元/人·年。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的学费标准为28000元/人·年或50000元/人·年(优秀人才)。最终以物价部门审批为准。 

        (二)住宿费 

        根据住宿条件收取,每人每年800-2000元左右。 

        (三)奖助学金 

        1.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用于奖励学业成绩优异、科研成果显著、社会公益活动表现突出的在校全日制(全脱产学习)研究生,其中,博士生标准为每生每年3万元。 

        2.研究生学业奖学金 

        学业奖学金分为基础学业奖学金和优秀学业奖学金,用于奖励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武汉大学在籍且基本学制年限内的全日制非定向就业研究生及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计划录取的考生。新生第一学年获得基础学业奖学金,第二学年可参评优秀学业奖学金。 

等级 

比例 

额度(万元) 

优秀学业奖学金 

一等 

10% 

全额学费+0.6 

二等 

20% 

全额学费+0.3 

基础学业奖学金 

-- 

100% 

全额学费 

        3.研究生学术创新奖 

        以推动学术创新与社会贡献为主要目的设置,用于奖励在学术科研上具有原创性和高水平科研成果的研究生。 

等级 

额度 

奖励人数 

特等奖 

(研究生学术创新校长奖) 

8万 

不限 

一等奖 

5万 

0-60人 

二等奖 

1.5万 

0-400人 

        4.研究生国家助学金 

        资助范围同研究生学业奖。主要补助研究生基本生活支出。博士研究生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27000元,全年按12个月发放。 

        5.设置助教、助研、助管工作岗位 

        学校鼓励、支持研究生兼任助教、助研、助管(简称“三助”)工作。发挥“三助”工作的培养功能,坚持把助研作为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提升助教对研究生能力培养和知识掌握的有效作用,重视通过助管工作加强研究生管理能力锻炼。助教岗位津贴标准由本科生院、研究生院设置,助研岗位津贴标准由导师或课题组根据研究生工作绩效确定,助管岗位津贴标准为:硕士生20元/小时,博士生23元/小时,工作时间原则上每周不超过12小时。 

        6.研究生专项奖学金 

        社会各界在我校设立专项奖学金40多项,每年为优秀研究生发放专项奖学金300多万元。通过构筑多元化、立体化的奖助体系,武汉大学研究生的学习、科研及生活条件将得到更大程度的改善,从而为广大研究生产出更多高水平科研成果提供保障。 

        (四)博士生教育培养项目及课程培养项目 

        1.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项目主要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短期出国研修项目;研究生学术创新奖项目。 

        2.研究生课程培养项目主要有: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含一级学科通开课建设、研究生全英文课程建设、专业必修课建设、公共选修课建设、研究学分课程建设);学术英语课程资助项目;慕课课程建设资助项目;全国性博士生论坛和暑期学校资助项目等。 

        项目的具体内容可查看研究生院网站相关通知,或咨询研究生院培养处。 

        十五、有关要求与说明 

        (一)各培养单位要严格落实学校疫情防控指挥部统一要求,采取有力举措、强化多方保障,全力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博士考试招生组织保障工作。 

        (二)鼓励培养单位根据教育部和学校有关政策深化博士研究生招生选拔制度改革,制定本单位选拔实施细则,经学校批准后对外公布。 

        (三)符合要求的部分优秀博士生导师可跨单位上岗招收博士生。各培养单位统筹考虑人才培养、科研需求、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等因素,制定相关政策,允许校内其他单位的博士指导教师到本单位上岗招收博士研究生并做好相关工作。招生计划在本单位已下达的计划内安排,学生培养等事宜由本单位负责。 

        (四)为提高博士生选拔质量,维护博士生招生选拔的公平公正,按不区分导师招生的培养单位,学生在培养阶段通过师生互选确定指导教师。 

        (五)培养单位应主动公开招生专业目录、招生计划、招生导师名单、候选人名单、考核安排、候选人综合考核成绩(所有考生各部分成绩及总评成绩)、初录名单、拟录取考生名单、咨询及申诉渠道等相关信息。 

候选人名单及拟录取考生名单公示时间应不少于10个工作日,公示期间名单不得修改;若有变动,须对变动部分做出专门说明,并对变动内容另行公示10个工作日。未经公示的候选人不得参加综合考核、不得录取。 

        (六)考生与所在单位因博士报考产生的问题由考生与所在单位自行协商;若因此而造成考生不能被录取的后果,招生单位不承担责任。 

        (七)对弄虚作假、提供不实信息的申请者,不论何时,一经发现查实,即取消其申请资格、参加考核资格、录取资格或学籍,将相关行为及处理结果通知其所在单位,并与推荐人一并记入武汉大学研究生招生考试失信档案。在当年博士生入学考试中作弊的考生,下一年度不允许报考。 

        上述有关规定最终以国家正式公布的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办法为准。 

        考虑到新冠疫情防控等实际情况,学校可对外语综合水平考试、现场确认、综合考核进行适当调整,具体情况以学校发布的通知公告为准。 

        十六、信息查询及咨询 

        (一)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不指定参考书目,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辅导班。 

        (二)导师是否招收跨学科考生及招收同等学力考生请在导师信息表中查看,导师已招收硕博连读生及直博生人数可咨询培养单位或导师。 

        (三)有关招生专业目录、导师及培养单位联系方式、报名、考试、体检、录取等方面的信息,将及时在武汉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http://210.42.121.116/wdyz/)或研究生院主页(网址:http://www.gs.whu.edu.cn)上公布,请考生注意查询。 

        (四)信息咨询及联系方式: 

        电话:0086-27-68754920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299号武汉大学研究生院当代楼A313室 

        邮编:430072 

 

 

国际法研究所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实施细则

 

        根据《武汉大学2021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章》和《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选拔实施办法》文件精神,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组织机构 

        国际法研究所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所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考核工作。

        按二级学科(或研究方向)分别组织考核专家组,专家组由不少于5名本学科专业(或相近学科专业)的博士生指导教师组成,组长由国际法研究所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确定。考核组负责具体考核工作,包括:确定候选人遴选及综合考核的学术评价标准;审核申请者的申请材料,形成评议结果;对考生进行综合考核,形成综合考核成绩,提出录取意见。

        二、招生计划

学院、专业、研究方向

代码及名称

计划招

生人数

博导代码及姓名

外语水平考试科目

考核阶段加试

(含同等学力、跨学科)

备注

653国际法研究所

14

 

 

 

计划招收非全日制博士生14人;已招收直博生0人,硕博连读生0人

学术学位

 

 

 

 

 

030109国际法学

 

 

 

①国际法

②国际关系

 

00 (非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

 

9999

不区分导师

1101英语

 

 

 

        三、招生博士生导师联系电话和电子邮箱

单位名称  国际法研究所 (653)   

联系人:

谢艳敏

联系电话:18907128459

邮箱:Xym18907128459@163.com

导师  代码

导师姓名

是否招收同等学力

是否招收跨学科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是否招收科博

是否招收专博

1173

黄德明

68753760

fxyhdm@whu.edu.cn 

1498

黄志雄

68753755

fxyhzx@whu.edu.cn 

1952

李雪平

68753836

lixueping@whu.edu.cn

2361

李  智

13960987112

lizhi1998@126.com

2034

刘  瑛

68753753

lilyying@whu.edu.cn 

1842

漆  彤

68753761

fxyqt@whu.edu.cn 

136

万鄂湘

 

wdgjf@yahoo.com

2360

王  瀚

13072908618

wanghan_2000@163.com

137

肖永平

68753621

ypxiao@vip.sina.com

1843

许前飞

18805179555

j.xqf@163.com

616

杨泽伟

68753634

fxyyzw@whu.edu.cn

2362

张海文

13671374513

haiwen@cimamnr.org.cn

860

张庆麟

68753754

fxyzql@whu.edu.cn 

1951

张  辉

68753765

fxyzh@whu.edu.cn

1841

冯洁菡

68753764

fxyfjh@whu.edu.cn

1950

崔晓静

13971383715

xjcui1975@126.com

2457

黄惠康

13911634267

huang_huikang@163.com

142

郭玉军

68753751

fxygyj@whu.edu.cn

1268

何其生

13971351878

heqisheng@126.com

1021

聂建强

15927588957

fxynjq@whu.edu.cn

2478

Ignacio De La Rasilla Del Moral

18086510096

ignaciodelarasilla@post.harvard.edu

2479

汤  诤

 

Sophiaztang@hotmail.com

2480

苏金远

15094086230

jinyuan.su@hotmail.com

2481

高圣惕

13617512847

mikegau@foxmail.com

        四、报考条件

        详见《武汉大学2021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章》(以下称为《简章》)。

        五、招生方式 

        本所面向所有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进行公开招考选拔博士研究生,主要程序如下: 

        2020年11月21日-12月14日  考生网上报名;

        2020年12月27日前            本所进行资格审核;

        2021年1月3日后               考生登陆系统查询准考结果; 

        2021年3月20日上午           博士外语综合水平考试;

        2021年3月28日前             考生提交纸质版材料;

        2021年4月-5月                 现场确认;

        2021年5月-6月                 综合考核及录取。

        六、考核程序

        (一)网上报名(详见《简章》)

        (二)资格审查(详见《简章》)

        特别提醒:本所将首先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对逾期未按要求上传文件、逾期未按要求提交纸质档材料、不符合申请条件或材料不全的申请人,将不予受理。必要时可要求申请者另外提交申请材料原件,以供查验。

        对弄虚作假、提供不实信息的申请者,不论何时,一经发现查实,即取消其申请资格、参加考核资格、录取资格或学籍,将相关行为及处理结果通知其所在单位,并与推荐人一并记入武汉大学研究生招生考试失信档案。在当年博士生入学考试中作弊的考生,下一年度不允许报考。

  • 外语综合水平考试(详见《简章》)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请免除外语综合水平考试(各类专项计划、优秀人才选拔、对口支援计划除外): 

  1.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英文文章,被SCI、SSCI、A&HCI收录的检索证明;
  2. 雅思(IELTS)成绩7分及以上或托福(TOFEL)成绩100分及以上或GRE成绩320分及以上(有效期内)。

        特别提醒:申请外语免试的考生需在网上报名系统中选择外语科目为1999免试,并向本所邮寄申请表及相关支撑材料,经本所审核批准后可免试外语。未提交申请表的或不符合条件的视为无效申请。邮寄地址见本细则第八部分。材料接收截止时间:2020年12月14日。

        (四)提交材料

        1、考生须提交的纸质材料有六项,详见《简章》。

        2、考生提交纸质材料时请将各项材料按编号顺序统一装入自备的大信封,在规定时间内邮寄(送)至本所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务请在信封上注明“考生姓名-博士生报名材料”,寄送前请自查材料是否齐备。

        3、接收截止时间:2021年3月28日,逾期视为放弃申请资格。邮寄地址见本细则第八部分。所有考生报考材料不予退回。

        (五)确定候选人

        本所考核专家组根据申请者提交的申请材料,参考其外语综合能力,对考生入学申请进行集体审核评议,做出评价结论。本所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根据专家组评议结果按不超过招生计划数1:2的比例确定候选人,公示无异议后报研究生院备案。  

        (六)现场确认(详见《简章》)

        (七)综合考核

        考核时间暂定在2021年5-6月举行,具体考核时间、地点将另行通知。(详见《简章》及2021年发布的综合考核相关通知)

        (八)录取(详见《简章》)

        七、收费标准

        非全日博士研究生的学费为28000元/人.年。最终以物价部门审核为准。

八、邮寄地址及咨询电话

北京市 朝阳区 金台西路2号院人民日报社35-1703室  谢老师(收)

        邮编:100733

        博士生招生信息咨询、监督电话:18907128459

        本实施细则由国际法研究所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本细则未尽事宜以《武汉大学2021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章》为准。  

                                                                           

 

                                                                                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

                                                          2020年11月21日

 

 

        附:

        1.武汉大学2021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章

        http://210.42.121.116/wdyz/index.php/index-view-aid-724.html

        2.国际法研究所(2021)招生专业目录

        https://gs.whu.edu.cn/info/1150/7560.htm

 

 

 

国家高端智库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国际法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为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适应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需要,国家高端智库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启动国际法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项目,制定培养方案如下。

        一、培养目标

        本项目紧扣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把智库建设与服务国家、学术研究与实践发展、人才培养与国际合作有机结合,以国际化视野,构建研究与实践并重的创新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具有正确政治方向、深厚国家情怀、宽广国际视野、深遂战略思维,适应国际法研究和涉外法律决策咨询的高层次领军人才。根据国家对博士研究生培养的要求,结合智库建设的特点,具体培养目标如下:

        1.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坚持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具备坚定的政治素养。

        2.自觉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熟悉党和政府日常运作和政策制定机制,具备良好的政策研究素养。

        3.能够综合运用国际法、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世界经济等多学科知识开展跨学科研究,具备深厚的学术研究素养。

        4.能够娴熟使用外语和涉外法律知识与技能,开展涉外法律交流、合作与服务,具备精深的法律专业素养。

        二、培养方式

        1. 责任导师指导与集体指导相结合。为每一名博士研究生确立2名责任导师,负责博士研究生的日常指导与学术联系。在研究生参与国际法研究所课题研究、中期考核、分流、答辩等环节应遵循集体指导方式。

        2. 双导师负责制。原则上每一名博士研究生由2名责任导师指导,应尽可能安排校内和校外导师各一人,并照顾到理论和实务经验的平衡。

        3. 跨学科培养。紧扣服务国家对外国际法实践需求,打破学科界限开设课程和讲座,使研究生具备宽广视野和跨学科研究能力。

        三、研究方向

        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国国际法理论创新

        研究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国际法理论创新的基本原理、实践基础和一般规律。研究中国的现实地位、需求和能力,参酌中国的当前和长远国家利益、国际社会利益,以实现中国国际法理论创新。

        2.“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经济法律制度创新

        重点研究“一带一路”建设对相关国际制度和规则的影响,对国内配套法律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对国际和国内法律制度的协调,研究国际经济法基础理论、国际投资法、国际贸易法、国际金融法、国际税法等相关法律制度的创新以及国际争端解决机制的创新。同时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法律制度的差异和法律合作的需求,探讨沿线国家开展造法合作、执法合作、司法合作和法律服务合作的模式和方法。

        3.“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与涉外法律服务

        适应“中国企业走出去”发展战略的需要,开展外国有关法律制度和国际经济贸易合作法律规则的研究,特别是加强国际投资、贸易、金融、环保、知识产权等方面法律制度研究,协助中国企业建立健全“走出去”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和合法权益维护机制,保护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的正当权益。

        四、培养年限

        基本培养年限为3年,最长年限为6年。

        博士生取得学籍后,以二年时间修完博士研究生学位课程,以二年至三年的时间从事调查研究,按照规定的年限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后授予博士学位。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

        (一)课程设置

        本类型博士课程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必修类课程,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博士英语、国际公法、国际关系、法学研究方法、战略管理与决策等;第二类是选修类课程,包括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国际政治、公共管理、外交理论与实践、武汉大学校史与中国国际法学科史等。详见《智库型国际法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计划表》。

        (二)学分要求

        本类型博士生应修满的总学分不少于15学分,其中公共课4学分,学位必修课不少于8学分,其余为选修课学分。

        六、其他必修环节及要求

其他必修环节

具体要求

学科综合考试

学科综合考试参照《武汉大学关于修订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通知》执行。

学术交流

本类型博士生应在取得学籍至毕业前,每年参加1次全国性或国际性学术会议。

咨询服务

本类型博士生应在导师的安排和指导下,每年撰写一份咨询报告。

学术讲座

本类型博士生应在培养年限内参与至少6次学术讲座。

经典文献阅读

本类型博士生须在导师的安排和指导下,就相关经典著作进行专门研究乃至翻译原著。

学位资格论文申请

本类型博士生必须在指定范围的核心刊物上按照规范要求至少发表2篇(含)学术论文,且论文与本人的博士阶段的研究方向一致,否则不能申请学位。学术论文所署作者单位必须是武汉大学,作者单位署2个以上的,第一单位必须是武汉大学。

本类型博士生以武汉大学为署名单位提交咨询报告并获得省部级以上(不包括省部级单位内设部门)采纳或肯定性批示的,可以并仅等同于一篇答辩申请资格论文。

提前毕业

完成博士学位课程学习并取得相应学分,有6个月以上的国(境)外学术交流经历,在学校规定的刊物上发表4篇(含)以上的论文且博士学位论文在通讯评审中均为优秀者,可以申请提前半年答辩和毕业。

 

        六、学位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相关工作参照《武汉大学关于修订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通知》和武汉大学博士学位答辩工作的有关规定执行。

 

类 别

课程名称

英文课程名称

开课

学期

备  注

公共课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

Marxism and Contemporary China

2

32

 

公共必修

 

 

 

各方向

必修

博士英语

Advanced Academic English

2

32

必修课

国际公法

Public International Law

2

32

春秋

国际关系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2

32

春秋

法学研究方法

Legal Research Method

2

32

战略管理与决策

Strategic Management and Decision-Making

2

32

春秋

选 修 课

国际经济法

Internatianl Economic Law

2

32

春秋

各方向

选修

 

国际私法

International Private Law

2

32

春秋

国际政治

International Politics

2

32

春秋

公共管理

Public Management

2

32

春秋

外交理论与实践

Diplomatic Theory and Practice

2

32

春秋

武汉大学校史与中国

国际法学科史

The history of Wuhan University  and Chinese International Law

1

16

国际会议与多边谈判

Multilateral Conferences and International Negotiation

2

32

春秋

补修课

当代国际法前沿

The Frontier of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Law

3

32

春秋

补修

智库型国际法博士研究生课程计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