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正文

武汉大学国家高端智库 国际法治研究院智库方向博士研究生教育项目简介

2023.12.07

SHARE:

武汉大学国际法治研究院是经中央批准依托武汉大学建设的首批国家高端智库试点单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万鄂湘为智库首席专家。智库于2015年正式批准建立,承袭武大国际法百年学科底蕴,围绕中国的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服务于中央决策。智库拥有国际法和全球治理研究领域规模数量大、水平层次高、梯队结构合理的专业人才团队,在北京、浙江德清和欧洲设有分支机构,是国内该领域实力排名顶尖的专业智库。

国际法治研究院与国际法研究所实施双轮驱动新体制,强力耦合,相互促进,融合发展。研究所积极筑牢理论之基,为应用对策研究提供源头活水,研究院立足中国实践,服务中央决策,开展法律外交,引导社会舆论,形成学术研究和智库研究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局面。研究院与研究所共建国际法重点学科、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国家级涉外法治研究基地和国家高端智库,共担国际法人才培养任务。

在科学研究方面,国际法治研究院以建设中国特色国际法理论创新中心为目标,围绕习近平法治思想制度化、全球治理民主化、战略新疆域规范化、“一带一路”法治化、我国对外关系法体系化等主题,已形成战略性、前瞻性、对策性研究三大类共16支核心研究团队。在社会服务方面,国际法治研究院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不断提高决策影响力、战略谋划力与社会影响力,为中央决策提供切实管用的决策建议,成为我国开展涉外法治工作、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库。

国际法治研究院聚焦我国制度性开放对涉外法治人才的迫切需求,大力汇聚和培养高端人才。智库理事会理事长是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韩进。院长是长江学者、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肖永平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是中国国际法学会会长、中国国际私法学会会长黄进教授。研究院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近30人,包括二级教授6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专家4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青年长江学者1人,“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1人,武汉大学人文社科优秀青年学者2人,“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1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和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7人在国际组织、国际学术期刊任职。校外兼职专家32人,包括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万鄂湘,国际法院副院长薛捍勤,联合国国际海洋法法庭法官高之国,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委员、外交部国际法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黄惠康,中国国际法学会会长黄进,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战略研究所所长张海文等知名专家。此外,研究院现有博士后研究人员7人,常有国内外访问学者驻院从事研究工作。

国际法治研究院将智库建设与服务国家、学术研究与实践发展、人才培养与国际合作有机结合,扩大国际法人才的培养规模,提高国际法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撑。研究院于2018年首开智库型博士生培养之先河,通过构建研究与实践并重的创新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高度政治觉悟、深厚家国情怀、宽广国际视野、深邃战略思维,适应国际法研究和涉外法律决策咨询的高层次领军人才。目前已招收四届,在读博士研究生76人,已有博士生就职国际组织高级岗位。

在博士生培养环节,国际法治研究院适应统筹国内法治、涉外法治和国际法治的实际需求,围绕学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水平大学”总目标,结合智库建设特点,实行责任导师指导与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培养模式,采用双导师负责制。研究院秉持跨学科培养模式,为博士研究生单独制定培养方案。培养方案围绕国家战略需求,遵循国际法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设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国国际法理论创新、“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经济法律制度创新、“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与涉外法律服务、中国涉外法治与全球治理四个主要研究方向,开展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研究。研究院开设方法论课程、学科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等三大类共14门课程,博士生教育兼顾理论与实践相平衡,要求研究生在答辩前完成文献研读、学术报告、课题研究和资政服务等必修环节,着力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